我们都知道,婴儿并不理解“爸爸”一词的涵义。面对母亲天天指着他的父亲叫他喊“爸爸”,久而久之,婴儿的听觉与视觉本能地对较长时间的“刺激”教育过程产生了反应而形成固定感觉,一见到父亲就会喊“爸爸”了。尽管并不知道“爸爸”一词的涵义。此现象被称为感觉。我们利用感觉的这一特征进行教学,称为感觉法。少儿与成人学古筝不同,前者对音乐知之甚少,利用感觉法教学,将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一、教学内容不要逾越直觉行动思维的能力范围。一个还只能躺在婴儿床里的幼儿并不知道节奏是什么和怎样欣赏音乐,但当听到欢快的音乐旋律时,身体就会本能地对旋律中的节奏产生共鸣,且手脚随动。我们说他学会r打节奏。此类欣赏者一般不带有主动想象和思维,而是任凭音响及其节奏对听觉神经冲击从而获得某种生理的快感,并且常常伴有身体的摇摆动作。这是符合他(她)们能力范围的刺激式的音乐欣赏方式。尽管这种感觉法的教育方式只是使婴儿对外界事物产生了个别属性的反映:仅仅随音乐打节奏,而不明自节奏是何义。但这符合孩子直觉行动思维发展的特点。直觉行动思维是一种依靠直接感知和实际动作来......
原文下载:浅议“感觉法”在少儿古筝学习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