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筝派,顾名思义,其重要演奏乐器为筝,来源于客家丝弦合奏,是广东汉乐弦索类乐器中的一员,经过民间艺人的千锤百炼,精益求精,逐渐形成可以独立演奏的乐器,原被称作是“汉乐筝”、“汉调筝”或是“儒家筝”,也意喻中原古乐的遗风,而“客家筝”这一称谓的确定,是1961年中央文化部委托西安音乐学院召开“全国古筝教材编选座谈会”,时任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星海音乐学院前身)古筝教师的罗九香先生,其代表广州音专出席了此次“第一届全国古筝教材会议”,并提供与演奏了三十九首汉乐筝曲,介绍客家音乐,影响十分深远,且大会将这些汉乐筝曲定为全国音乐艺术院校古筝专业学生的必修和选修曲目,“客家筝”这一称谓也随之被确定下来,并被广为流传与认同。客家筝的发展与广东汉乐丝弦合奏的发展互为因果,即客家汉乐丝弦合奏是客家筝发展的沃土,而客家筝的茁壮发展同样提高了客家丝弦合奏的地位。客家筝在发展过程中受语言、环境、习俗的影响形成了地域性的音乐文化传统,其曲谱、曲体结构、演奏技法、演奏程序、音乐风格、乐器形制、记谱方法等都组成了独特的体系,随着不断地丰富,客家筝从中脱颖而出,独当一面,衍生成为了具有......
原文下载:探析客家筝派源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