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传统拨弦乐器的古筝,手指弹拨是其演奏过程中的决定性环节,大量咏筝诗歌都把焦点集中于演奏者的手指上,如卢纶《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忽然高涨应繁节,玉指回旋若飞雪。”张枯《哀筝》“十指纤纤玉笱红,雁行轻遏人云中。”那么演奏者的手指与筝音、与筝音的载体——琴弦是如何结合的呢?这就涉及到筝的弹拨法问题。古筝弹拨方式有两种:肉甲(真指甲)触弦和义甲(仿制指甲)触弦。肉甲触弦是以真指甲的指盖兼指肉拨弦,使演奏者手指与乐器直接接触,出音浑厚温和,音量较小;义甲触弦是演奏者戴上仿造真指甲盖的假指甲拨弦,出音华丽清脆,音量较大。在古筝演奏史上,这两种弹弦法一直交替并行,直到今天。历史渊源关于肉甲弹拨和义甲弹拨的渊源,并无定说;在此,试从古筝起源的角度进行推论。古筝的起源,学界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它并非古琴那样的“原创”乐器,而是由其他乐器演变来的。主要有源琴说,源筑说,源瑟说,比如,源瑟说来自舜帝二女争瑟,破瑟为筝的传说。琴以肉甲弹拨,如果能确证筝的源琴说,则很有可能先出现肉甲弹拨,后来由于人们追求音色的变化、音量的扩大,而发明了义甲。若从古筝源筑说或源瑟......
原文下载:古筝义甲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