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筝义甲的沿革“义甲”亦称“拔子”、“弹片”,是古筝的弹奏工具。最早见于南朝时期的《梁书》中的《羊侃传》:“有弹筝人陆太喜,著鹿角爪、长七寸”。这说明“鹿角爪”是在古筝诞生后,经过千百年来一代代弹筝人的不断改进和创造发展的结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到了隋朝时期,“弹筝人用骨爪、长寸余以代指。”(《旧唐书音乐志》)。从杜甫的“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白居易的“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工。甲明银砾硷,柱触玉珍珑”;李商隐的“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以及晚唐诗人彦谦的“锦筝银甲鸣鹃弦”等诗词中可以看出,盛唐以后“鹿角爪”已被银甲所代替,且只有寸余长,一直沿用至清代。近现代,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筝乐飞速发展,筝的改革有了长足进步。仅从“义甲”的制作材料来看,已从过去单一的“鹿角爪”和银制的“银甲”,发展到现在的牛角、象牙、赛璐路、塑料、有机玻璃、袱帽等多种材料制作而成的弹片。综观古筝山东筝派、河南筝派、陕西筝派、浙江(武林)筝派、延边筝派、内蒙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福建筝派等九个流派,弹筝人所用的“义甲”,以砒帽做的最为普遍。因袱帽......
原文下载:古筝义甲与左手演奏技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