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网
古筝曲谱
  • 全部
  • 新闻
  • 视频
  • 论文
  • 专辑
  • 古筝曲
  • 演奏者
  • 古筝曲谱
  • 古筝商品

热门关键词:敦煌古筝鼎韵古筝宋心馨渔舟唱晚

TOP

筝届喜迎双盛事 数百筝人汇扬城
2013-11-05 11:21:35 来源: 作者: 【 】 浏览:2320次 评论:0
分享到: 

筝届喜迎双盛事 数百筝人汇扬城


——记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暨中国古筝艺术第七届艺术学术交流会

 
  10月18日至24日一周可以说是文化名城扬州的古筝文化艺术周,筝界两大盛事——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第七届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齐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筝友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韵风秀色”开序曲 扬城盛世鸣金钟


  10月18日晚,第九届金钟奖古筝比赛在扬州大剧院“韵风秀色”欢迎晚会中拉开了帷幕。绚丽的灯光,精美的舞台,丰富多彩的本土节目以及众多的艺术名家、筝届新星的精彩展演,令观众大饱眼耳之福。整场音乐会节目编排别具匠心,分为四个篇章——《竹•月色》、《菊•流水》、《梅•荷塘》、《兰•古巷》。每个篇章都由丰富多彩的节目如歌唱、舞蹈、戏曲组成,并将精彩的古筝演奏贯穿其间。弹词《扬州小巷》、音乐舞蹈《小城雨巷》、木偶戏表演、扬州清曲《板桥道情》等节目,蕴含有浓郁的扬州本土文化气息,令在座观众如痴如醉。而当今活跃于国内筝坛的筝界新秀宋心馨、付娜、任洁、王瑶等人的精彩演奏,一曲曲激荡着听众的心灵,用“筝语”再一次展现了古筝这一民族乐器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和表现力。而电子幕墙呈现的多媒背景、精美画面,也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新颖创意令人叹服。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沛东,市长朱民阳,省文联党组书记王慧芬,中国音乐家协会秘书长韩新安以及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等部门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音乐金钟奖作为中国音乐届最高规格的赛事,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其中的古筝比赛至今已举行了三次,涌现了任洁、宋心馨、刘乐等为古筝乃至整个音乐届众所周知的优秀青年演奏家。此次金钟奖古筝比赛是继2009年第七届之后第二次在“琴筝之乡”扬州举行。担任第九届金钟奖古筝比赛的评委由国内各大专业音乐、艺术院校的11位专家教授、导师组成,他们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张振涛,中国音乐学院王中山、林玲,中央音乐学院李萌、周望,上海音乐学院王蔚、祁瑶,沈阳音乐学院杨娜妮,武汉音乐学院高雁,南京艺术学院阎爱华以及西安音乐学院樊艺凤。他们将对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和全国各省、区团体报送推荐的的50余名入围选手进行层层遴选,最终评选出6名优胜者。金钟奖古筝比赛对参赛者弹琴技艺以及对作品的理解有着极高的要求,参赛者用自己精湛的技术演绎出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筝曲,并在乐器伴奏、演奏形式等方面勇于创新,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大饱听众耳福的同时,也展现了古筝艺术的一些前瞻性的发展空间。
 

  10月24日晚7:30分,扬州音乐厅人声鼎沸,充盈着节日的气氛,“盛世筝鸣”——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颁奖音乐会在这里隆重举行。经过近一周时间激烈的竞赛,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刘颖技压群雄,斩获金奖,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程皓如、高阳获银奖,崔杉、任洲洋、夏菁获铜奖。音乐会上,获奖选手们带着具有创新性的筝作再次点亮观众们的眼球,为观众折服。比如金奖得主刘颖演奏的京剧曲牌《夜深沉》将大鼓伴奏拓展为钢琴、大鼓伴奏,呈现出与以往版本不同的风貌;银奖获得者高阳演奏的《行云流水》使用多声弦制古筝,为了演奏过程中能自如照顾到左右两面筝,她采用了立式演奏,感情饱满,具有张力;铜奖得主夏菁演奏的《追风 Ⅱ》,曲风独特,时缓时疾,错落有致,并配以人声吟唱,勾起人们无限遐想等等。音乐会后半场由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与历届古筝金钟奖得主任洁(第五届)、宋心鑫(第六届)、刘乐(第七届)联袂带来多首精彩的古筝与交响乐作品,《枫桥夜泊》、《云裳诉》、《袖梦》等曲,筝韵袅袅,弥漫萦绕,令人动容。音乐会最后由著名古筝演奏家、“筝坛圣手”、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评委会主任王中山老师领奏演绎《望秦川》(景建树、王中山曲),四届金钟奖古筝金奖得主助奏。乐曲音调悲怆,富含深情,独具特色的苦音,耐人寻味。当代古筝演奏家的联袂演奏配合以顶级交响乐团的协奏,气势庞大,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藉此,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完美落幕。

 

  学术盛宴 “百家争鸣”


  10月21日晚8:00整,扬州专场音乐会奏响,第七届古筝学术交流会在著名音乐家、作曲家何占豪先生执棒指挥的大型古筝交响曲《东渡》中揭开帷幕。中国音乐家协会、江苏省文联、扬州市各级领导以及来自国内外的众多筝界专家学者、古筝教师以及筝友齐聚扬州会议中心学术报告厅观看了此次演出。音乐会除了本次会议主题——古筝演奏节目外,更有扬州清曲、木偶、书画、舞蹈等节目穿插其间,节目所蕴含的扬州本土气息再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领略了这座历史文化古城的文化积淀和魅力。
 

  此次学术交流会是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的重要内容之一,集聚了来自各省市区、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的筝坛耆宿、新秀及古筝厂家代表600余人,再一次刷新历届古筝艺术交流会的人数规模。交流会包括一场专家论坛、两场专场古筝音乐会、四场论文交流和四场筝曲交流等主要内容。大会沿用了历届筝会惯例,在论文交流同时举办筝艺交流,同时安排了本土知名厂家琴筝新品展示活动。大会以“新时期传统筝艺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旨在讨论展示自2008年以来中国古筝艺术在创作、演奏、教学、制作和理论研究新成果,力推新人、新作。大会组委会共收到近百篇论文、41支近700分钟筝曲,创下历届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之最。大会组委会编汇的论文集分为上下册,共收录了99篇优秀古筝文论,内容涉及“筝学探讨”、“筝艺研究”、“奏法交流”、“古筝教学”、“筝乐探讨”、“筝器研制”六个部分。探讨主题涉及面广,涉猎内容殷实丰富。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学者筝家、专业教师与在座分享和交流了自己的文论。可以说是一次“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宴。


  “筝学探讨”部分共收录文论25篇。笔者与筝界同仁分享了《2000年以来上市古筝书籍报告及发展建议》、《漫谈“非遗”语境下传统古筝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文论。他为在座各位专家学者、教师列举了一些近年出版上市的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精品古筝书籍,并建议今后古筝书籍方面多出文字性的著述和精品,并对民间古筝艺人和传统筝曲多加关注。《漫谈“非遗”语境下传统古筝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一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入手,对当今成功申遗的古筝艺术项目如传统民间音乐、古筝乐器制作工艺等进行盘点,并对当下传统古筝艺术的保护、传承的必要性,保护途径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从而梳理出一些有利于传统古筝艺术保护和传承的建设性意见。笔者认为应该对民间古筝艺术文化项目进行挖掘整理,通过政府职能干预,对其发展的各个方面如传播、宣传等进行一定的引导,从而延缓其式微的进程。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傅明鉴教授发表《近现代筝曲发展刍议》,讲述了中国古筝自上世纪30年代起,乐曲创作的历程和创作手段的发展演变规律。他分析近现代筝曲按创作时间顺序来看,其所呈现的音型、结构、思想等方面,是按“简”→“繁”→“精”,“理性”→“感性”→“理性”过程发展的,顺应了螺旋式发展的过程。认为,在古筝演奏技法和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当下,筝曲创作要“回归传统”,追求美的旋律,同时他还鼓励多创作一些“以特色引人,以格调动人”的具有地方风格以及小型乐曲。南阳理工学院的刘昕老师分享了《新时期传统筝艺的传承与发展》,文论从二本院校的古筝教学现状和一些基本问题探讨入手,表达了对当今古筝教学与就业前景的担忧,并对新时期传统筝艺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杭州师范大学音乐艺术学院副教授盛秧的《复兴之路 古树新花》对秦筝领军人物周延甲先生主编要作《秦筝文谱》和陕西筝派的复兴之旅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全面而客观的透视。文论为大家阐述了“秦筝归秦”口号的提出、宗旨和内涵,以及其实践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陕西筝派复兴路途中,一代代筝家如周延甲等人在实践中所做出的贡献。最后也谈及了“流派在创新中继承”的一些感受。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教师陆晶的《四川当代筝乐艺术发展历程》介绍了四川古筝音乐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及新世纪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出发,介绍了不同历史阶段古筝教学、创作、演奏和民间筝乐传承、学术交流、教材建设以及科研成果等诸多方面,建议四川各地筝友应该加强交流联络,成立起本省的古筝艺术协会,推动古筝艺术传播、教学等方面的共享。同时寄望作曲家们的创作能充分挖掘四川的文化潜力,并为完善当地的教材建设出力。苏州大学出版社王琨、洪少华发表《试论“文革”期间古筝艺术的大众化特征》的文论,以古筝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在梳理“文革”这一特殊历史时期音乐理论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梳理了古筝作品的主要类别,分析了此时期古筝艺术作品体现出的大众化特征。赵曼琴撰文《陕西筝乐演奏音律探微》一文关注了当今古筝演奏的音准问题。他发现在当代筝人包括具有示范作用的主流筝人中,很多在音准方面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失准问题。文中他对常见的律制及相关律学知识如泛音列、平均律等做了简要介绍,并在最后对当前古筝演奏陕西民间乐存在的音律问题做了罗列。


  “筝艺研究”部分中,来自常熟少年之家的古筝教师包军清谈到《河南曹派筝名家曹桂芬的演奏特色》,对河南曹派古筝掌门人曹桂芬几点突出的演奏如右手扎桩、左手腕动密摇及颤音、按滑音等,结合在具体乐曲中的运用,做了详细说明和阐述。笔者《fa、si两个风格音在各流派筝曲中的运用和思考》结合谱例对fa、si两个风格音在不同流派中的具体运用做了介绍分析,认为fa、si二音的处理、旋法与当地的语言息息相关,并寄望今后的乐曲创作能在传统筝学中吸取营养,对当下传统筝曲的教学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湖南麓山古筝艺术院陈湘辉老师《湘筝神韵寻幽探秘》一文探讨了“湘筝”的形成,他认为“湘筝”的形成与显著的湖南音乐风格作品、蓬勃发展的湘筝教育及杰出人才分不开,他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如《溟山》、《春到湘江》、《侗族舞曲》、《银河碧波》及由自己创作的《湖南风情组曲》5首等对湖南音乐的特点做了阐述,认为湘筝是新时代的产物,是古筝乐的新兴流派。青海民族大学艺术系赵婧的《河南南阳地区筝乐研究》则致力于对河南南阳地区的筝乐筝家和筝曲进行逐个研究,梳理了河南南阳地区大调曲子、板头曲的形成过程、特点以及古筝从中脱离形成独立器乐的过程,并举例分析了南阳筝乐曲作在近三十年发展的新面貌。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尚靖雅《古筝艺术在京剧中的运用初探》结合自身多年的京剧艺术实践,探讨了古筝与京剧的关系。文论梳理了古筝在京剧运用中初现、地位转变以及在当今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同时谈及古筝在“声腔化”以及怎样在京剧乐队发挥其艺术魅力。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教师、筝演奏家焦力《和——论塑造筝乐演奏中的美》一文从古筝演奏中基本技术、弹奏表演和音乐内涵几个层面入手,结合谱例探讨了古筝演奏中美的塑造。他认为只有当筝乐演奏中一切元素都相互融合、和谐才能表达、塑造筝乐中的美。
 

  “奏法交流”部分共收录文论15篇。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教师陆晶《多声弦制古筝在现代筝乐中的运用》一文通过列举四首具有不同形式、弦制的代表性的现代筝作在多声弦制筝上的应用,反映出多声筝在演奏不同弦制、风格作品的通用性,并寄望更多作曲家、演奏家能了解其弦制特点,以创作出应时的作品。熊颖《浅谈古筝演奏中优雅的延音技术——摇指》一文对摇指的方式、具体的表现形式和运用以及在不同艺术流派中的运用作了说明,同时结合谱例分析了摇指技术的丰富表现力。“古筝教学”部分仍是筝人热于探讨的问题,共28篇。笔者《古筝艺术教育应实践履大艺术观》一文谈及当今古筝艺术教育,他认为在学生、家长乃至教师不能过于强调学琴的功利性,而是从一种大艺术观出发,在学琴弹琴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的建设和培养。江澹曦教授的《古筝教学之练习曲训练体系建构》针对目前古筝教学体系中训练曲缺失的现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寄望当今古筝艺术教学中练习曲训练的体系能够完善、发展。在谈及古筝练习曲训练的范式及步骤中,提出“教”“学”分工要明确,按阶段设计训练步骤和内容,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练习曲训练计划。南京筝家成群老先生的《由“寻声问法”引起的思绪》一文从“寻声与模拟”、“博学与借鉴”、“唱咏与演奏”等多个角度论及古筝演奏中的学习方法,强调了当今筝人学习古筝要具备坚实的文化功底和学理素养。扬州大学艺术学院王小平副教授介绍了她的《“1+1”古筝基础教学法概论》,谈及“1+1”教学法创立的背景,教学概念、理念、模式以及目标等多方面,以及“1+1” 古筝基础教学法在现代古筝教学实践中的意义。深圳古筝学会会长沙里晶谈及《古筝普及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肯定了古筝普及教育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全民素质教育所起的积极作用,聚焦论述当今古筝普及教育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如过于强调实用、应试而造成的个人人文修养低下等不良后果,并从划分区域、制定考核制度、设定考试级别、保障培训时间等方面,阐述了当今社会开展非专业师资培训的一些建议。

 

  “筝乐探究”部分中,来自鲁西古筝研究会的李克超向大家介绍了《临清古筝与<渔舟唱晚>》,文论致力于古筝史学上的考证研究,介绍了山东古筝在聊城地区的传承,通过列举大量有史可查的资料,逐一还原古典名曲《渔舟唱晚》的原作者是鲁籍筝家金灼南先生的史实。扬州古筝第一人、“非遗”古筝项目传承人张弓老先生《古筝协奏曲<东渡>诞生记》一文讲述乐曲创作过程中,奔走于一线的创作者、活动家的辛勤耕耘直到扬州原创筝曲《东渡》成功创作并首演的始末。


  在几天的学术交流中,与会者还收到一些小惊喜。来自美国洛杉矶的古筝演奏家、作曲家向新梅《古筝与魔兽世界》通过多媒体音乐播放让大家感受了游戏世界里的“中国风”。作为大型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古筝配乐演奏,她对古筝在游戏世界里的演奏运用深有感触,她对古筝在新领域中的运用表示肯定。涉及古筝制作和工艺改进主题的文论也参与了交流。上海大龢堂乐器文化沈正国先生《筝人筝曲中的筝器》一文,通过对古筝移柱转调、筝码高度以及与面板的吻合度、古筝面板的烘烤碳化、古筝指甲的选用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自身多年的乐器制作经验,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扬州广陵清泉乐器厂翟玉怀的《古筝制作和成品音乐的处理论述》着重介绍了古筝的制作工艺流程,其中所讲述的面板选择、杂音控制等问题,令人深受启发。

 

  艺术盛典 “百花齐放”


  自10月18日晚,第九届金钟奖古筝比赛“韵风秀色”开场以来,这座文化名城接下来沐浴在“筝韵”的世界里,多场以古筝为主题、主角的专场音乐会轮番精彩上演。10月21日晚第七次古筝学术交流会开场晚会“音美耳之声 扬州专场音乐会”、22日晚“薪火相传 古筝名家专场音乐会”、24日晚“第九届金钟奖古筝比赛颁奖音乐会”以及本次交流会的四场筝曲筝艺交流等等,令人兴奋叫绝。


  21日晚,“扬州专场音乐会”在扬州会议中心学术报告厅上演。扬州市副市长董玉海等领导同志发表欢迎辞,对海内外筝界专家、学者、教师以及爱好者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最后,中国音协副秘书长韩新安同志致辞并宣布第七届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正式开幕。首先观众欣赏到的是一曲大型古筝协奏曲《东渡》。乐曲由该曲作曲者、著名作曲家何占豪教授亲自执棒指挥。筝音袅袅,人声嘹亮,合力演绎了中国历史上鉴真大和尚的崇高形象。壮观的场面,恢弘的气势以及多媒体电子幕布美轮美奂的场景变换令人称赞。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带来古筝合奏《迎宾曲》,耳熟能详的曲调,优美动听的旋律,和乐欢快的曲风,表达了扬州人民对国内外各地来宾诚挚的问候。

 

  来自扬州当地的筝童们一首古筝重奏《天山之歌》及合奏《拔根芦柴花》博得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演奏中,孩童们的手鼓舞蹈令人耳目一新。由鉴真佛教学院天音琴筝班演绎的《二十四桥水月情》,琴筝和鸣,箫声萦绕,天籁之音,令人望尘脱俗,优美静谧的韵律让人于脑海浮现出“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美景。除各种形式的古筝节目外,还有扬州本土的拿手绝活,如扬州清曲《黄莺儿•风》、《板桥道情》、木偶表演《书画双绝》等扬州传统艺术,让观众倾倒。出演此次晚会的有筝界耋宿、新苗翘楚,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等,他们通过自身的拿手技艺展现了扬州文化的丰厚沉淀和艺术魅力。
 

  22日晚,“名家专场音乐会”在扬州音乐厅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最著名、最顶级古筝演奏家们陆续登场亮相,为参会代表们演绎了不同流派和风格的筝乐作品。音乐会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前辈古风”,参演的演员们都已年逾七旬,都是筝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们的演奏为大家呈现了“虽老弥坚”的艺术风采。“焦派筝”大师、厦门大学焦金海教授演奏了自己谱曲创作的《幸福水》。乐曲曲风热烈欢腾,富有河南民间音乐特色,表现了开山引水利民的幸福图景。岭南古筝第一人、星海音乐学院陈安华教授演奏了潮乐《柳青娘》。钢丝筝那纤细幽渺的音韵,活五调缠绵悱恻的吟揉,将听众带往那神秘的南国风土人情。上海国乐研究会负责人,上海音乐学院孙文妍教授演绎了中华古曲《月儿高》。乐曲慢板处委婉缠绵,快板处优雅华丽。此次演绎的版本以笙、箫伴奏,更是令人享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乐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奏员赵登山老先生已八十有一,与其子古筝演奏家赵峰老师合力演绎了山东筝曲《昭君怨》。乐曲缓慢的节奏,重复变化的旋律,再现了山东古筝乐的神韵。下篇为“名家神韵”。担纲演奏的都是活跃在当今国内古筝届的青年演奏家。

 

  下篇在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祁瑶老师演奏的古筝与钢琴协奏曲《枫桥夜泊》中开场。中乐与西乐激烈碰撞,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樊艺凤演奏了赵曼琴先生谱曲的《望月》,筝箫和鸣,回旋跌宕,再现了诗人那于胸中挥之不去的恋乡念友之情。著名筝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王蔚教授演奏了《铁马吟》。乐曲旋律缓慢舒展,意境幽深玄妙,曲中模拟古琴的音色,香烟缕缕、佛声阵阵,一片梵音祥和。著名古筝演奏家、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高雁教授领衔自己移植改编的曲作——《阿里木•古丽巴拉》(顾冠仁曲)。深情的旋律寄托着小伙子对心上人的思念和赞美,欢快的律动则描绘出少女翩翩起舞的热闹场景。最后,著名古筝演奏家、陕西筝派代表人物周望教授演绎了取材于陕西迷胡音乐大调曲牌“罗江怨”的《新翻罗江怨》。“新翻”即重编,乐曲继承了秦筝二变偏音和左手大指按弦的特色技法,展示了秦筝风韵。

 

  在当晚的音乐会中,著名古筝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秘书长王中山先生还主持了“中国古筝艺术杰出成就奖”颁奖典礼。他首先致颁奖词,对古筝先辈们的努力与付出表示感激,随后宣布了获得“中国古筝艺术杰出成就奖”的名单,他们是;赵登山、周延甲、何宝泉、阎丽、焦金海、陈安华、饶宁新、娜仁格日乐、曹桂芬、韩庭贵、潘妙兴、张弓。他们大都是当今古筝界老一辈“泰斗”,他们多已白发苍苍,却仍然为中国古筝艺术的传承和繁荣奉献余热,不禁令人感动,心生敬畏之情!音乐会分上下两篇,正如“薪火相传”所示,古筝艺术在老辈的奉献中继承了传统,又在风华正茂的青年一代走向了现代。可谓寓意深厚。


  不仅如此,在22至23日两天时间内,四场筝艺交流中也是频报亮点,令人惊喜乃至动容。首场交流中,来自湖南的十岁小小“演奏家”赵之阳演奏了湖南省古筝艺术委员会会长陈湘辉老师创作的《昭君出塞》。其精湛的技艺博得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第二场交流中来自台湾的双人古筝《Tico-Tico No Fuba》(巴西名曲,中文译为《玉米粉上的雀鸟》,由台湾黄文玲老师改編)引起了现场观众的欢呼。乐曲曲风欢快淋漓,表现了雀鸟争食的场景,具有浓郁的南美风土色彩。演奏采用了立式演奏,其中的击弦、拍板、击掌等音效技法的运用,尽显热情欢快格调,让人在音乐的伴奏下不禁翩翩起舞。第三场筝艺交流中,笔者为大家带来的是山东风格筝曲——琴书牌子曲《大八板》,展现了传统古筝乐曲的技巧和功底。随后加演的山东风格筝曲《包楞调》(韩庭贵编曲)意予怀念家乡,感怀大学四年的时光,以及与筝家韩庭贵先生的忘年交情,情深义厚,令听众动容。等等,不管是筝界高端的名家演奏,还是国内筝友们的技艺展演交流,可以说是全国筝界的一次群众性聚会,是“百花齐放”的艺术盛典。

 

  高峰论坛 古筝名家巅峰对决


  24日早8:00,此次交流会最后一项内容——古筝名家高峰论坛在扬州会议中心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论坛由国家一级作曲家戈弘先生主持,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古筝前辈们纷纷登台讲演。首先上场的是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孙文妍教授。她向大家介绍了浙江筝艺发展的历史源头、代表传人以及对当今古筝艺术发展的贡献,与在座与会听众分享了浙江名家王巽之等前辈们的历史照片和部分浙江名曲如《四合如意》等曲的公尺谱。同时,作为上海国乐研究会负责人,她致力于江南丝竹曲的保护、演奏,由她带领的江南丝竹乐团现场演绎了《梵皇宫》(又作《凡忘工》)、《云庆》、《行街》等代表曲目,清新典雅的曲风洋溢着江南独有的水墨色彩,灵动乐音直击听众心灵。笔者认为像江南丝竹这样美好的音乐在当今过于商业化的舞台上已经不多见了,我们应该珍视这种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使它们能够得以保护、传承,并能惠及后辈。同时也认为将江南丝竹其他名曲移植为古筝曲,不失为传播的一个良好途径。岭南古筝第一人、星海音乐学院陈安华教授与大家分享了《赋义于曲 寄情于调 罗九香弹琴美学思维》论文,探讨了其恩师罗九香先生演奏客家筝曲的艺术精髓和美学思维。他同时谈及到古筝改革的问题,指出乐器的改革始终不能离弃民族音乐的结构、形式、演奏技法等诸多因素。同时也寄望中国的古筝演奏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美学高度。古筝演奏家、教育家、沈阳音乐学院阎丽教授对当今古筝教育严重偏离传统音乐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批评,并向大家介绍了左手“颤、按、滑、揉”等演奏技法,通过边谈边讲的方式向大家讲解古筝“颤音”技术的分类和具体操作问题,为现场广大筝友上了宝贵的一课。著名筝家、厦门大学焦金海教授讲述了“焦筝的特色与体会”,总结成了5句体会。他认为“焦派筝”演奏的核心是自然重量触弦法,即零距离、不用力、力气用在指尖上、乱弹琴、漫不经心的演奏。洛阳筝会会长、名家娄方,扬州古筝第一人张弓以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丰元凯会长共同登台发表了自己的感想。高峰论坛最后压轴登台的是著名筝家、山东筝派代表人、传承人赵登山老师,他向与会者把山东筝的历史起源、传承脉络、主要曲目和艺术特点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最后他寄望于后辈筝人能够多学文化,多向民间艺术学习,弹筝时多体现古筝的韵味,他认为“有神有韵则雅”,“有声无韵则俗”,而只有左手的“韵味”才是古筝的“魂”。最后,他向在座的筝友们强调“学艺先学德”,寄厚望于后辈筝人。

 

  结语


  等候的时间始终漫长,相聚的时间始终匆匆。历时一周的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暨中国古筝艺术第七届学术交流会圆满结束了。此次交流会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江苏省文联、扬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扬州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扬州广电传媒集团、扬州市文联承办,扬州市古筝协会等单位协办。扬州作为“中国古筝之乡”,自1986年首届“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以来,至今已有27个年头。在扬州连续六次成功举办的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对中国古筝艺术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它集聚各方筝界人士,对古筝艺术的理论建设、乐器制作、教学等多方面进行全方面的探讨,增进国内外筝界各层面的交流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期待中国古筝艺术第八届学术交流会更瑰丽的绽放!

 

  作者:韩建勇,中国古筝艺术第七届学术交流会正式代表、中国音协音乐传播学会会员、浙江古筝学会会员、清平乐筝馆馆长、古筝教师。

Tags: 责任编辑: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 
上一篇 网友出妙招防蛀虫 帮你保养好心.. 下一篇半度十周年山谷演奏会成功上演 &n..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古筝课程

手机打开微信扫描 古筝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