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乐曲《闹元宵》简介 河南筝调”/“郑卫之音”
曹东扶先生于1956年创编,体裁为引子部分加三体式,取材于河南民间音乐,地域特色浓郁,描绘了民间风俗元宵节的热闹场面,旋律优美活泼。
(1)引子部分:节奏自由,清新明朗。以托劈双弦和长摇开始,进而到双手交替弹奏的大撮,突出了元宵佳节热闹的气氛,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2)第一段:以如歌的慢板开场(每分钟54拍)旋律优美,左手的颤音运用的很有特色,韵味十足。上下的滑音有如唢呐的演奏,取材于民间吹打乐。
(3)第二段:速度比第一段快了许多(每分钟102拍)是全曲的主要段落,突出佳节的喜庆喧闹。左手的伴奏音型似乎模仿锣鼓的声音,表现了元宵节的欢腾场面,取材于地方戏曲音乐。
(4)第三段:速度更快(每分钟174拍)演奏上用了右手划弦,左手和弦的技法,将音乐推向高潮,情感达到极致,主要取材于河南的说唱音乐。
二、《闹元宵》的演奏技法特色
1、右手演奏技法:
(1)摇指:指法标记“ ”可分为密摇、游摇两种
①密摇:亦称悬腕摇,以腕部活动带动大指但大指绷直指关节不动,快速在弦上进行“托劈”。 其特点是音头重、密度大、连贯性强、表现的情感犹如迸发的火花,瞬间爆发,达到顶峰,乐曲一气呵成。密摇所表现的情感较游摇细腻,《闹元宵》引子和结尾部分均用此技法,突出了热烈的气氛。
如:引子部分 结尾部分
②游摇:大指摇。较“密摇”稀疏,腕部不动,高度放松,以大指大关节为活动支点。从靠近琴码处向岳山移动,力度由弱见强,音乐由朦胧渐进明亮,在可不用摇指处加以游摇处理,可夸张情感,使乐曲流畅中带有小型跳跃和起伏,从而进一步升华感情,如:86小节,129小节或大指的密摇、游摇是河南筝的重要表现手段,特点颗粒性强,重音头爆发力。与别派较明显区别:如山东派的小摇即以大指的小关节运动支点,悬腕,音色清脆明快。南派多以小指扎桩摇,腕部运动为主,大指捏住食指,大关节不动,音乐秀丽流畅。因此在弹奏河南筝时对大指摇的流畅性和爆发力要求很较高。
(2)夹弹:属于传统弹法,手指弹弦方向是从斜上方到斜下方,角度是45度,触弦讲究刚键有力,发音厚实,音质饱满,利用往下的力量使弦发生上下振动,弹时无名指支撑在岳山边,弹奏中随着音区的进行而移动,弹后,手指通常停留在下一根弦上,使发出的弦音清晰而充分。
2、左手演奏技法:揉弦演奏特色
(1)大颤、滑颤、小颤:大颤演奏符号“ ”颤幅较大,一般超过一个小二度,大颤包括按颤如“fa、su”两音的演奏,滑颤即在下滑过程加颤,其音程为小二度、大二度和小三度,空颤如“re、mi、la”三音上不加按任何弦数的颤音演奏。“re”音奏出大二度的混合音响。“mi、la”两音均奏出小三度的混合音响,三个颤音演奏时右手拨弦后,左手立即吟弦,在触弦的开始有一个爆发力。小颤细密紧促,利用左臂肌肉暂时紧张形成的抖动,如:73、74小节
就是在大颤后接小颤,这样就使乐曲变得的弹性,由平直变得立体,微波起伏。小颤在《闹元宵》曲的弹奏中始终贯穿全曲。
(2)速滑音:左手先将弦按至需用要的音高,拨弦时,略退稍许,快速滑至原音高,时间极短,音程一般在大二、小三度的上下滑音,如:75小节:
《闹元宵》中速滑音的反复多次使用,细致的刻画出元宵节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的场景,生动逼真。一般河南筝曲在空拍穿插切分节奏时多会伴速滑音,这种音效特别适合中洲铿锵抑扬的声调,使艺术形象生动饱满,富有韵律性。在《闹元宵》中颤音和速滑音同时或交替并用,贯穿全曲。左手的音准和滑音速度要掌握好火候恰如其分,不能随意。独特的颤音和速滑突出了河南筝歌唱性,旋律性。
3、旋律节奏特征:
(1)《闹元宵》主要是以 节奏型占主体贯穿全曲,在情感激动或段落之间过渡速度渐进时多用 或 或有规律的符点节奏型 在其它的河南筝曲中使用密集的节奏型更为突出,如《打雁》的 的节奏型,《苏武思乡》中连续使用 节奏,密集节奏型的使用会造成一种紧促感表现情绪上的激动。这种节奏型突出了河南筝曲的叙事性特征。
(2)大跳音程很多,如:136小节
出现四度大跳来表现元宵节时人们春风得意,喜气洋洋的欢乐情绪。在河南筝悲哀乐中还会出现五六 七 八度的大跳,用这样的大跳音程表现凄楚、悲愤、激昂的情感。如《苏武思乡》(第16板17板)出现九度大跳表现了苏武的悲愤之情。
三、风格特征
河南筝左右手技法极富表现力,使河南筝曲集叙事、歌曲、抒情三大特点于一体。风格:俗、犷、韵、辣。
1、俗:民俗、风俗。河南筝的曲目直接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和戏音乐,其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生活场景、节日风俗、源于生活,用艺术的手法传统的旋律加以提练创作,音乐形象生动鲜明。《闹元宵》内容取材民俗活动,创作手法上第一段模仿唢呐演奏,第二段模仿锣鼓声音。演奏风格上不管是快板还是慢板,亦无论曲调的欢快与哀伤均不追求清丽的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通过叙事用深层内在的慷慨激昂表达其情感成为特色,原汁原味。
2、犷:粗犷、激昂。河南地处中原,西邻“性刚直”“气粗急”的陕西人,当地人性格激昂粗犷,生性豪放,与陕西人的性格较相似。人们以苦为乐,在空旷的黄土地上平坦的河滩边引吭高歌,直抒心意。当地的说唱音乐和戏曲中情绪多“慷慨激越”“粗犷高昂”“热耳酸心”。
3、韵:韵律优美。不同民族的语言产生了不同的音律和音调,河南筝与河南方言有着直接关系,它以当地方言为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加插上下滑音提练加工升华而形成。河南方言习惯强调句头咬音,字尾音夸张。外河南方言中频繁使用叠字,如馒头(man tou)读馍馍(mo mo)。《闹元宵》中多次出现的旋律,叠字方言所形成的特殊旋律使河南筝曲韵味十足,轻松恢谐。
4、辣:泼辣、干练。与南派潮州筝委婉华丽,客家筝古朴优美,北派山东筝铿锵明快相比,河南筝则显得泼辣干练,出弦讲究干净利落,左右手的技法表现要稳、准、狠,双手配合井然有序,这与当地人的审美观影响较大。此风格与南派筝以韵补声绮丽幽然,余音缭绕形成较大的反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