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咦啤靡冬古筝是我国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秦代李斯《谏逐客书》中曾写到“弹筝搏骸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古筝艺术在历代弹筝人的交流中,由于各地区地方音乐特点的不同,以及演奏内容的不同,再加上演奏技巧上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茫茫九派流中国”的局面。而每个流派独具一格的筝曲又大大丰富了古筝艺术。山东筝派以它特有的演奏形式、技术特点、音韵和大量的传统曲目,成为有影响的古筝流派之一。一、山东筝的演变历史(一)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山东古筝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就有了山东筝的记载。《战国策·齐策》中就有:“其民无不吹竿、鼓瑟、击筑、弹筝”的描写。而汉魏时期,诗人曹植在他的《弃妇篇》中以“抚弦弹鸣筝,慷慨有余音,要妙悲且清,收泪长叹息。”来表达他那郁闷不得志的心情。南朝宋时,《宋书·何承天传》记有“承天又能弹筝,上又赐银装筝一面。”明代小说家施耐庵在他创作的著作《水浒传》(第七十一回)中提到“在忠义堂菊花会上燕青弹筝、各取其乐。”清代的小说家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中的《宦娘》故事里提到“宦娘少喜琴筝,筝以颇能安之。”从这些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可以清楚地推断出,......
原文下载:浅谈山东筝的发展及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