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生于军干家庭,军人坚毅果敢的品质在她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她自幼学习舞蹈,天资异禀的她曾获得江苏首届拉丁舞公开赛的冠军;她六岁接触古筝,从此与琴声乐音为伴,更将优秀的音乐天赋展示在世人面前;如今,她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古筝表演专业,师从于青年古筝演奏家任洁老师,受到古筝演奏家王中山老师、教育家阎爱华教授的教益,更凭借在各大文艺演出、比赛上的精彩表现,当之无愧地成为民乐界一颗耀眼夺目的新星――她就是筝坛新秀徐畅,一个沉醉于无限的艺术世界里,并在音乐中发掘自我的女孩。
亲切的恩师形象
在徐畅漫漫的学艺路上,自然少不了恩师悉心指导的身影,不过与众人想象中不同的是,她的这位恩师却是以“大姐姐”的形象出现的,而如此亲切的形象,无疑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那么,跟随这样一位“大姐姐”似的老师学习、探索,想必为徐畅的学习减少了许多枯燥,更增加了她对古筝学习的兴趣吧?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
“跟随任洁老师学习的七年时间中,她像一位‘大姐姐’一样对我体贴、关爱,让我少了一份拘束、敬畏,多了一份亲切、尊敬;少了一些枯燥、单调,多了一些愉悦、快乐。七年的时间,也让我与任老师之间积累下了深厚的感情,她在我身上倾注了无数的心血,真的是无法用一两句话简单来表达。如果要表达,千言万语汇集成一个最简单、最真挚的词语,那就是‘感恩’。”对于恩师由衷的感激之情,徐畅在表达中没有丝毫的掩饰,“作为学生,我想报答任老师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如今跟随老师上课,在演奏技术之外,我收获更多的是与老师一起欣赏乐曲的效果、一起感悟乐中的情感、一起品味音乐的内涵,我非常喜欢与任洁老师共同享受“品”的过程。”
将两种艺术融会贯通
徐畅身怀古筝与舞蹈两样特长,且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但当她面临考学选择时,她也曾难以取舍。毕竟舞蹈与古筝都是她最为喜爱的兴趣,她与父母也为此百般思量。在艰难的抉择后,徐畅最终报考了古筝演奏专业,这既是出于与古筝的缘分,也是因为父母的考虑。父母认为舞蹈虽好,但毕竟是“青春饭”,不能长久;而古筝艺术却如藏酒,越陈越香。但是,徐畅并未就此放弃舞蹈的学习,而是将其作为业余生活的调味品,更使古筝的演奏在与舞蹈的配合中相得益彰。“毕竟艺术是相通的,舞蹈对古筝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这也算是两全其美了。”的确,学习舞蹈的经历使徐畅对节奏与旋律非常敏感,更锻炼了肢体的协调性与肢体语言的表达,进而使她用古筝诠释音乐的同时,更丰富了演奏的表现力。
“在我看来,每一段音乐都可以搭配舞蹈,因为有了音乐就有节奏,而有了节奏便能够舞蹈。其实,音乐与舞蹈仅是在风格与表现形式上不同,二者都是人们生活灵感的体现,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载体,且都需要用心去演绎。”在徐畅眼里,音乐与舞蹈从来都是相伴相随的,“虽然它们是独立的艺术门类,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向,但音乐与舞蹈是永远密不可分的伙伴,音乐是舞蹈的声音、灵魂,而舞蹈是音乐的呈现、形体。”
学习舞蹈对徐畅的古筝演奏带来很大的帮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舞蹈是一门极富动作性与思想性、借由动作表达情感内涵的艺术,而与音乐相近,其同样有着表现思想内容、刻画人物形象的含义,这些无不帮助徐畅在演奏中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表达与诠释。
做一个真正的民乐人
作为民乐界的新星,在成就个人音乐道路的同时,徐畅也注定要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这一点她非常认同。的确,民族器乐的振兴与发展是九零后民族器乐学习者与传承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对于传统作品的演奏与掌握方面,年轻一代的演奏者仍需细细品味,因为那是传统音乐文化的根基,是不可摒弃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要开拓创新,也需要有更多、更好的现代作品不断加入,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音乐更有生命力。
着眼未来音乐道路的发展,徐畅这样表述道:“我相信未来古筝艺术的发展肯定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国与世界的结合,这将会是一条多元化发展的道路。而就我个人应做出怎样的努力而言,我更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艺与表演艺术,丰富自己的音乐底蕴与文化素养,以期望将来能够利用自身专业的优势,身体力行地推广、弘扬古筝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古筝的魅力,为古筝艺术的发展尽到自己作为学习者与传承者的责任。想要做一个真正的民乐人,这是必须承担的责任。”
徐畅认为,自己现在仍处于学习阶段,并未为自己设置更为远大的目标,只希望自己能够脚踏实地学习演奏技术,同时能更为广泛地涉猎其它方面的知识,进而丰富自己的音乐和文化底蕴,继续在音乐的世界里发掘自我。在徐畅身上,我们看到了新一代民乐人的追求与梦想,曾经的荣誉对于这位筝坛新秀而言是鼓励更是动力,相信未来音乐世界的广阔天空一定属于像她一样冉冉升起的乐坛新星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