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网
古筝曲谱
  • 全部
  • 新闻
  • 视频
  • 论文
  • 专辑
  • 古筝曲
  • 演奏者
  • 古筝曲谱
  • 古筝商品

热门关键词:敦煌古筝鼎韵古筝宋心馨渔舟唱晚

TOP

“金芦笙民族器乐大赛”赛事与贵州凯里城市文化的有机融合
2013-08-14 07:40:56 来源: 作者: 【 】 浏览:375次 评论:0
分享到: 
“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共凯里市委、凯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音乐家协会高校音乐联盟承办的全国民族器乐赛事,旨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器乐的发展、加强民族器乐音乐爱好者的交流、展示民族音乐表演者的风采。“金芦笙”赛事从2010年3月至今已经成功的举办了三届,如今即将举办第四届“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其目的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器乐的发展、加强民族器乐音乐爱好者的交流、展示民族音乐表演者的风采。
此外,通过“金芦笙”赛事不仅使苗族、侗族的芦笙文化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也使更多少数民族人民加深对民族器乐的了解;使凯里的城市文化依托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加快凯里的文化产业发展,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并得到有效的发展和传播。有着“百节之乡”美誉的凯里市作为“金芦笙”大赛的主办城市,不仅架起了民族音乐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而且探索出了独特的“凯里文化模式”。在这个模式中,芦笙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芦笙文化
1、芦笙 在苗语中称“梗”或“嘎”;在侗语中叫(Lenc),称“仡伶”,有着“母亲”的声音。在贵州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有关芦笙的故事多种多样。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在《中国音乐词典》中对芦笙这个词条是这样讲的:芦笙,吹奏乐器。流行于我国西南苗、瑶、侗、壮、彝、作优,舍、水、讫佬、崩龙、拉枯等族居住地区。流传历史久远,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卢沙瑶人乐,状类箫,纵八管,横一管贯之。”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卢沙之制,状如古箫,编竹为之,纵一横八,以一吹八,伊嘎辂其声。”可知卢沙就是芦笙的前身。芦笙一名见于明代文献,明代倪格《南诏野史》载,滇中的苗族“每岁孟春跳月,男吹芦笙,女振铃唱和,并肩舞蹈,终日不倦”。明代钱古训《百夷传》载:“村甸间击大鼓,吹芦笙,舞干为宴”。
 
    传统芦笙是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筒组成。芦笙的种类多种多样,有单管的、双管的、五管的、六管的、八管的、十管的等。常用的是六管的芦笙,六管的又分大、中、小三种。芦笙的组成形式有独笙、姊妹笙、排笙三种。经过改良还有管十九管的、二十一管的,增加了音管,使芦笙的音域更加宽阔,丰富了芦笙的音乐表现力。苗族素有男吹芦笙女跳芦笙舞的习俗,芦笙舞是不能分开来讲的。芦笙舞又称“踩芦笙”“、踩堂舞”,其种类繁多,传统的芦笙舞大多以芦笙踩堂舞为主。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口传心授的诗歌体的芦笙词,它是苗族的百科全书,是吹芦笙、习芦笙、唱芦笙、调芦笙不可取少的教材。因此,在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芦笙便成了他们交流的工具,是他们的生活需要,也可以说是他们生活的必需品。
 
2、芦笙的文化内涵
    芦笙是苗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凯里城市文化中的一角,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苗族文化的象征。芦笙作为一种乐器,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一种簧管乐器,是 “笙”家族乐器中的一员,更是我国民族乐器中吹管乐不可缺少的成员之一;这不仅反映了各民族音乐形态特征,还映射出其独特的审美观念;而它作为一种文化,体现了苗族、侗族历史发展的轨迹,更是各民族人民看待世界的特殊方式、生存状态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观点的体现。
 
    当然,不管是芦笙的传说,还是芦笙的故事;不管是芦笙曲调的意境还是芦笙语的解说,不管是芦笙的演奏形式还是芦笙舞的肢体展现,都不能诠释芦笙的文化内涵。有关芦笙的文化内涵,众说纷纭。较为有代表性的论著有:杨方刚,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萃之芦笙篇——芦笙乐谭,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1;论文有:邓均,苗族芦笙的应用传统机器文化内涵,中国音乐(季刊),1999年第3期;田联韬,芦笙是什么?——评杨方刚《芦笙乐谭》,中国音乐(季刊),2010年第4期。邓均在硕士论文《苗族芦笙的应用传统机器文化内涵》中,从婚恋习俗中的芦笙、信仰习俗中的芦笙、纪念性节日习俗中的芦笙三方面论述了芦笙的文化内涵;杨方刚教授在他的论著《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粹·芦笙篇·芦笙乐谭》(以下简称《芦笙乐谭》)中阐述了芦笙是什么的问题,他告诉大家“芦笙是一件平凡的乐器,芦笙是一件尊贵的神器,芦笙是一部乐化的史书,芦笙是言情志事的载体,芦笙是一种独特的民族生活方式,芦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符号。[2]”而他的好友中国音乐学家田联韬教授在为《芦笙乐谭》写评论的时候加上了一句“芦笙音乐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3]”。在这篇书评中精辟的概括了芦笙的文化内涵。
 
    其实,所谓的芦笙文化就是一种文化的复合体,它不仅是苗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更是苗族历史的概览、苗族人民的文化制度、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圣餐、苗族人民与外界联系的交际途径以及苗族人民传承世袭的教育手段。芦笙文化属于民俗文化中的一种形式,芦笙曲、芦笙舞、芦笙语以及芦笙的制作技艺都附属于芦笙文化的一个支系,它们之间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可分离的。芦笙文化是苗族文化的一种符号,从苗族人们的婚恋到祭祀,从纪念性节日到娱乐、教育都离不开芦笙,它是苗族的民俗文化,更是中华民族文化领域中的瑰宝。
 
3、“金芦笙”赛事与芦笙文化的关系
    “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不言而喻就是有关芦笙的比赛。此项比赛是对芦笙文化的一种传播,对芦笙文化的一种发展途径,对芦笙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同时,也是对芦笙文化的一种文化融合。由于第三届“金芦笙”大赛扩大了比赛的种类、规范了大赛的组别、细分了大赛的乐器、降低了大赛的门槛,使本来比较单一的芦笙比赛成了中国民族乐器的大聚会,让参赛的选手见识了芦笙的魅力,了解了各种民族乐器的性格。这样一来,芦笙文化便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了中国民族器乐的大家庭中,也就达到了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大融合。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每年都举办各种形式的赛事、民俗仪式,芦笙作为一种文化在民俗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民俗仪式中吹奏不同的曲调;在不同的芦笙曲调则表现不同形式的舞蹈肢体语言;在不同的芦笙舞蹈肢体语言中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情感体验以及文化内涵。 “金芦笙”大赛中的每一位选手,不仅对芦笙曲、芦笙的肢体语言熟悉,而对每首乐曲的芦笙词也是了如指掌。如:在苗族的习俗中有这样有一个规定,人人必须学习芦笙,尤其是男孩,因为通过学习芦笙,可以念唱芦笙歌,背诵芦笙词,并从中获取做人的道理。学习了吹芦笙,就相当于“进芦笙学校读书”,接受教育。他们在比赛中,除了展示芦笙的演奏技能之外,他们身着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扭动着独特的舞步,彰显出了芦笙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由此可知,芦笙是苗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内容,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载体。芦笙文化不仅包括芦笙制作、芦笙吹奏,还包括芦笙表演、芦笙舞蹈以及芦笙词等形式。当然“金芦笙”大赛不仅是对单一的芦笙技能技巧的竞争,更是对芦笙文化理解的考验。
 
二、芦笙文化与凯里城市文化的关系
“金芦笙”的坐落地——凯里市作为大赛的主办城市,不仅是黔东南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黔东南地区独具民族特色的旅游城市,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1、城市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十八大的报告里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金芦笙”大赛不仅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是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不仅是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更是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使芦笙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融合。
 
    而城市文化就是城市中,社会成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刘易斯·芒福德( Lewis  Mumford) 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一书中指出:“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城市是人类文化积淀的物质形态,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聚集了各种不同形态的文化特质的承载体。而在城市发展的长河中,城市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文化发展的历史。那么,作为“金芦笙”赛事的主办方中共凯里市委、凯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凯里的城市文化有哪些呢?什么样的文化才是凯里城市文化呢?
 
2、凯里城市文化界定
    所谓的凯里城市文化就是黔东南自治州的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凯里的城市发展带动下,其文学艺术、银绣刺绣工艺、建筑以及各种社会性、群众性的娱乐性活动的综合。“金芦笙”赛事的举办,是芦笙文化传播交流的平台,是凯里城市文化发展的平台,更是中国民族器乐交流的融合。
 
3、凯里城市文化形式
    贵州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居住较多的一个省份,分布较广泛,黔东南自治州主要以苗族、侗族为主。因此,贵州的文化是多种多样的,具有多姿多彩的特征,人们都称贵州为“多彩的贵州”。在多彩的贵州苗族民间民俗文化中,其表现形式有芦笙文化、银秀刺绣服饰文化、苗族飞歌、古歌文化、吊脚楼建筑工艺文化等。芦笙文化作为凯里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金芦笙”赛事与凯里城市文化的有机融合
    “金芦笙”大赛与苗族、侗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凯里城市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金芦笙”大赛的成功举办与凯里城市文化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两者是不能分割的,缺一不可。
 
    在举办第三届“金芦笙”大赛时,为了扩大“金芦笙”大赛的影响,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凯里市委、凯里市人民政府同时开展了“中国音协徐沛东、宋小明等名家赴黔东南采风活动”、“中国文联副主席、驻会副主席徐沛东老师开展专题讲座《音乐的继承与创新》”、“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管弦乐团专场音乐会”、“‘我与大师同游苗乡侗寨’夏令营活动”、“黔东南少数民族歌舞荟萃展演”、“民族器乐进社区文艺演出”、“中国民族器乐名家演奏会”等活动,体现了中共凯里市委、凯里市人民政府的重视程度,更透视出了“金芦笙”大赛于凯里城市文化的有机融合。如中国文联副主席、驻会副主席徐沛东老师开展专题讲座《音乐的继承与创新》,这个专题不仅是音乐的继承与创新,而且也涉及芦笙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不仅是苗乡侗寨的歌舞音乐的继承与创新,更是凯里城市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又如中国音协徐沛东、宋小明等名家赴黔东南采风活动、民族器乐进社区文艺演出,不仅了解黔东南的民族风情,同时又吸收与传播了黔东南苗族侗族文化;通过民族器乐到社区演出,增强民族器乐之间的交流;名家的采风,可以创作出更具苗侗特色的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进社区,可以让更多的苗侗人民了解民族器乐种类的多样性。不言而喻,“金芦笙”大赛的规模与质量得到了提升,独特的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播与发展,开阔了苗侗人民的视野,为民族器乐的注入新活力。
 
    因此,芦笙文化是以“金芦笙”大赛的形式为依托,以主办城市——凯里市为平台,融入原生态民族文化——凯里城市文化,打造符合自身实际发展模式——凯里文化模式,逐步推动凯里城市文化的发展,实现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目标。
Tags:“金芦笙民族器乐大赛”赛事与贵州凯里城市文化的有机融合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 
上一篇2013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 下一篇古筝大师王中山出演四川箜篌古筝..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古筝课程

手机打开微信扫描 古筝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