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网
古筝曲谱
  • 全部
  • 新闻
  • 视频
  • 论文
  • 专辑
  • 古筝曲
  • 演奏者
  • 古筝曲谱
  • 古筝商品

热门关键词:敦煌古筝鼎韵古筝宋心馨渔舟唱晚

TOP

网络时代下古筝的普及与发展
2013-07-28 10:22:38 来源: 作者: 【 】 浏览:299次 评论:0
分享到: 
   1、引言:网络时代的民乐 

    以古筝为代表的民乐,其传统的传承、传播方式大都是以老师教学生,口传心授为主,教材为辅,是一种单向性、被动性的传承传播方式。这种传统方式单一,效率低下;而且有关乐器、乐曲、欣赏等各方面信息传播面狭窄,极大地限制了民乐的普及和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的主流传播媒体――网络的出现,大量民乐类的网站和论坛应运而生,有介绍基本乐器知识的,有交流演奏技术的,有招生的,有销售乐器、教学资料的,等等,这些网站的出现,为民乐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即以古筝为代表,探讨在网络时代,如何利用互联网来更好地推动民乐的普及和发展。 

    2、民乐的传统传播方式及其不足 

    以师带徒、口传心授,是传统的传承传播方式的主要特征。教师的经验就是教材,学生靠通过教师的讲解学习。教者与受者的地位高下与主动被动关系,一方面既有利于学习者高效快捷地掌握知识要点,另一方面却又削弱了他们提出疑问与另做解释的勇气,导致创新精神的不足。 

    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传播方式,虽然对民乐的推广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民乐重视仍然不足。商业利益驱使掌握传播权力的人用最直白浅显的图解方式剥夺受众的思考权利。相对于民乐,他们更侧重于传播通俗音乐,更喜欢对娱乐明星们进行快餐式的炒作和报道。有关民乐的报道,新闻不新,消息滞后!他们做得更多的,是跟踪报道、事后追踪。一方面是民乐界渴望为人所周知,一方面是广大的民乐迷、古筝迷们得不到足量的信息。 

    作者曾在2004年5月份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举办的《“民乐三女杰”品牌建设与民乐走向》研讨会上,质疑过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新闻报道现在正变得越来越专门化,对记者专业知识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经济新闻需要学经济学的,法律新闻需要学法律的,那幺有专门负责民乐新闻报道的记者吗?负责民乐新闻报道的记者有专业学民乐的吗?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认识不足或者产生偏差,导致对民乐的报道严重偏少,甚至不经意中就可能对广大受众产生误导,也很容易被人利用来恶意炒作。 

    如何让更多人喜欢古筝?这固然需要音乐本身的变革,使之能够适合现代的听众,更重要的,是要打开信息通道,多做一些宣传推广工作。传统的传承传播方式是“我说你听”、“我播你看 ”,基本上属于单向和被动的传播方式,属于由点到面的单向传播。效率低下,速度缓慢、传播面窄,不利于民乐的普及和发展,使得民乐群众基础依然相当薄弱。 

    网络为古筝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 
    其实,古筝爱好者或喜欢古筝的人数还是众多的,但是以往古筝等民乐的相关信息的找寻是一件非常不方便的事情,需要一家书店一家书店地搜寻,需要按照节目单准时守在电视、广播的前面,不知道到哪里去找老师,不知道除了同门以外跟谁交流。 

    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以最新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媒体形态包括网络新闻、流媒体、网上论坛等等,正在形成一种新的主流媒体——网络媒体。网络以其多媒体性、双向性、互动性、易于检索性、海量信息、迅速传播特性等特性,满足了古筝等民乐爱好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深层次需求,为古筝培养了更为广大的群众基础。 

    在今天,相当多的网民已经形成了上网浏览新闻的习惯,越来越多的人把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今天的古筝爱好者对信息的需求已不满足于简单的被动接收,而是希望主动获取、相关比较、方便检索、形式多样,甚至也希望充当信息的提供者并开展互动交流。网络的信息容量无限扩大,强大的网络搜索功能,使古筝爱好者获取资料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便捷,极大地加强了受众的确定性和针对性,提高了信息接收的效率。 

    不同于传统单向和被动的传播方式,网络可以让古筝爱好者根据自己的时间、地点、兴趣主动搜索、选择信息。例如,电视观众想看央视音乐频道的“风华国乐”栏目,只能在晚上9:05或回放时段收看,而网络用户却可以在任何时段收听收看他们想要的信息。 

    网络传播具有极大的兼容性、多媒体性,这也为古筝的全方位、双向互动性传播提供了可能。这些综合性的网络传播功能包括文字交流、音频传播、视频传播交流等等。网络电话等就是在广大古筝爱好者之间、古筝爱好者和网站编辑、甚至古筝爱好者于专业人士之间进行双向互动性交流的常用形式。古筝爱好者只要配备一个十多元的麦克风和二百元的摄像头,就可以在利用计算机接收信息的同时,与主办方或其它古筝爱好者进行实时的交流沟通。古筝爱好者可以自由发表看法,直接反馈,也可以以传播者的身分继续对该信息进行传播。 

    多类信息的巧妙结合,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质量,也使古筝爱好者的阅览兴趣、选择权利得到尊重,更淡化了传播者与受众的界线,甚至让每位上网者都有了发布信息的权利,这同时也保证了信息的时效性,并可以即时更新。 

    传统的传承传播方式仍然会存在,网络可以支持和发扬传统教学方式,甚至可以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动态互补,进行远程教学,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更理想的全面互动的教学、交流、传播方式。 

    互联网中的古筝世界 
    随着网络的发展,用户群体的细分,专业的古筝网站开始出现。专业网站的设立,提供了古筝爱好者之间、甚至专业人士与业余爱好者之间的广泛交流的机会。 
    一般的网站或论坛,通常都会有新手入门、筝坛动态、名家介绍、音乐欣赏、曲谱分享、筝友交流等栏目。下面以我所在的华音古筝论坛为例,详细说明网络中的古筝世界有哪些活动和内容: 

    网络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古筝爱好者连接在一起。我们一起进行信息交流:何时何地哪个出版社又出版了什么新的古筝教学资料,大概内容或曲目是什么,适用对象是哪些,总有人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某某名家将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举办音乐会,曲目是什幺,购票情况如何,等等,在传统媒体报道之前,我们就已经了解得一清二楚;我们一起进行资料共享:对于一些很难买到的资料,我们不以赢利为目的,互通有无,扫描上传、内部分享。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挑选乐器、如何识别配件好坏;一起讨论弹奏中的细节,也在一起臧否名家。古筝老师的实时答疑,在线授课,更给了现实中的学习一种有益的补充。同时,在这些专业古筝网站和论坛中,也不乏具有专业水准的探讨,如:触弦的角度与音色的差异、弹奏中力的运用,古筝教学中应注意的细节等等。 

    在我担任华音古筝版主期间,更以网络为平台,进行了大量的古筝宣传普及活动。 
    2003年3月,在网民们忙着用网络语音工具进行聊天和闲谈的时候,我和我的同伴们联合了网易古筝论坛,发起了第一次网络古筝交流音乐会。我们邀请了古筝爱好者来弹奏,也邀请了古筝老师来点评。这样的网络音乐会,在国内民乐界是第一次。 

    受第一次成功举办的鼓励,我们开始了每月一次的网上古筝现场交流。有时候是以筝友弹奏与点评为主,有时候,是请资深古筝教师来上公开课。参与的人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有来自新疆哈密、云南贵州、海南三亚等边远小城,更有来自港澳台和马来、新西兰、纽约、蒙特利尔等地区的古筝爱好者。 

    与此同时,我策划了名家访谈,第一位受访者就是王中山老师。访谈很愉快,很成功。我将访谈的录音整理成文字在网上发表后,引发的反响之大,我始料未及。接着我又采访了多位新秀与名家,包括利用网络邮件采访了人在加拿大的古筝演奏家刘芳,她谈了许多国外普遍存在的对国内民乐界的看法,这些从不同的视角对古筝等民乐的看法和建议在网络发表后,对国内民乐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为沟通网络与现实,我联系了王中山老师、孙文妍老师、袁莎、罗小慈等等名家,先后十多次在上海举行讲座,在网上发贴召集参加者,让从没见过面的网友们在现实中齐聚一堂,与名家近距离接触,听名家现场讲解他们对古筝的诠释。这些讲座的录音和照片,以及参与者的感想与心得,都在网上发表,让所有无法参与的人分享和讨论。 
    所有参与者的努力,令我所在的古筝论坛人气与日俱增,更被许多人誉为是网络上最好的古筝BBS,在此,请允许我谢谢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厚爱!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网络古筝论坛的今天!尤其是王中山老师,以中国音协秘书长之尊,一直都是在尽力帮助我们,并且还在网上发贴,对我们为古筝所做的一切表示支持!以及孙文妍老师,以多病之身亲自联系场地安排人员,为素不相识的业余古筝爱好者操办讲座!而且,我所接触到的这些老师没有一位提及报酬!大家都是无偿的、义务的在为古筝普及和发展无私地做宣传、做作贡献。 
Tags:网络古筝民乐乐器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 
上一篇汉乐筝艺与古筝文化 下一篇关于古筝演奏技巧的传沿与革承看法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古筝课程

手机打开微信扫描 古筝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