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1947 年至1964 年
本地古筝教学的发展,时间相当短暂,大约只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最初致力于推广古筝音乐的几位人仕,包括陈蕾士教授、李少耕先生,盛献三先生,陈汉光先生等几位潮州音乐的演奏家和学者,活跃于四、五十年代。
第二阶段:1965 年至1973 年
六十年代中期,香港又出现了王粤生先生、郭伦先生、朱庆祥等几位广东音乐的演奏家。两代古筝演奏家的出现,为市民大众带来耳目一新的音乐,为香港古筝爱好者留下了珍贵的筝曲录音。而早期香港的古筝风格亦因而以潮州和广东地方色彩为主(苏振波1997:3)。但这个时期由于经济不景,一般市民生活困苦,古筝教学仍未能普及,学习古筝仍然是社会中上阶层人仕的玩意,中下阶层的人仕依然无缘问津。
这两个时期的古筝教学崭露头角,但毕竟习筝者的数目不多,潮州和广东的筝乐虽为香港以后的筝乐发展打了基础,但对于港筝的音乐发展路向影响却并不显著。
第三阶段:1974 年至今
古筝音乐的蓬勃发展,始于七十年代,最初是以林风先生和苏振波先生为首的古筝推广活动。一九七四年,是香港筝乐发展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间,苏振波先生首次主办了两场以古筝为立音乐会,邀请日本筝家新苍凉子莅临香港与苏振波先生合作演出;林风先生于同年组织筝艺团,并主办琵琶与古筝的演奏会;同年,唐健恒先生亦在香港电台主讲“古筝讲座”节目,全部廿六讲,前后回放五次之多(苏振波1997:4)。此后,古筝演奏会的举办次数与日俱增,本地创作的作品增多,而且有更多的内地演奏家好象项斯华女仕、陈传音女仕、徐能强先生、苏巧筝女仕、许菱子女仕等,带同教材来到香港推广古筝音乐。这时候开始,古筝教学逐渐普及并转趋平民化,大量新学生的出现,加上演艺学院古筝专科,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的古筝主修和音乐事务统筹处的成立4,使古筝教师的需求大幅上升。这个不断上升的市场需求,促使了一个本地独有的市场现象:“古筝学院”的大量涌现。
中国器乐在香港推广以来,虽然发展迅速,但专为某一种乐器而开设的专科学院,到现在为止,只有“古筝学院”能维持,并且越来越多。香港曾出现或现存以教授古筝为主的音乐学校就有以下十一所:(排名不分先后)
创办人 学校名称
苏振波 香港古筝学院
蔡雅丝 蔡雅丝古筝学院
徐能强 古筝艺术中心
郭慧丝 中国古筝学院
林流波 香港华声艺术学院
陈治国 远东艺术学院
陈传音 传音艺术中心
邝绮萍 古筝艺术中心
吴晓红 古筝艺术中心
邱丹青 筝之音乐学院
林 风 香港中西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