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网
古筝曲谱
  • 全部
  • 新闻
  • 视频
  • 论文
  • 专辑
  • 古筝曲
  • 演奏者
  • 古筝曲谱
  • 古筝商品

热门关键词:敦煌古筝鼎韵古筝宋心馨渔舟唱晚

TOP

一代古筝宗师曹正先生
2011-11-09 21:27:47 来源: 作者: 【 】 浏览:828次 评论:0
分享到: 
作为父亲的同乡和朋友,曹正先生与父亲交往甚密。也正是这个原因,在1997年的一个秋日,我有幸与父亲一同拜访和看望了他老人家。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倔强和执着。当时曹正先生重病在床,但仍对音乐事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关注。从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中,我看到了老一辈音乐家对音乐事业的热爱和奉献、敬佩之感油然而生。遗憾的是,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拜访他老人家。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对曹正先生的了解,除了他是一位著名古筝演奏家和一些关于他的生活片段外,其他知之甚少。但是经过搜集、阅读和整理有关的资料之后,我对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更加敬仰他。曹正先生不仅是一位古筝演奏家,同时还是一位音乐教育家和民间音乐理论家。他的民间音乐理论知识是那样的深厚、广博,并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研究。他对待学术态度严谨、一丝不苟;对待工作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对待朋友倍加鼓励、热忱支持;对待学生毫无保留、无私奉献;对待生活乐观豁达、积极向上。

 

  曹正先生在音乐界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声誉和斐然成绩,与他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对音乐执着、追求、探索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1941年,他曾在河北昌黎县教书。当时学校附近有个瓦盆窑,萌发了他试验烧制埙的念头。于是,他利用暑假到北平(今北京)有关埙的文献资料。经过两年的研制,他终于试制成功。从那时起,曹正先生一直没有间断过埙的研制和改革。在1982年,他把对埙五十多年实践积累的制作经验写成《埙和埙的制作工艺》发表在《乐器》第4、5期上,文中详细介绍了制埙的整个过程及其准备工作,为后人研究埙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料。他烧制的埙已传入美国、意大利、英国、台湾,参加了加拿大多伦多举办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展览会,并被日本大阪音乐大学附属博物馆收藏。

 

  作为一代古筝宗师,曹正先生对古筝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 从筝的历史到筝的作品分析;从筝的结构到筝的演奏技术及革新;从历代文艺作品中的古筝到筝谱的研究。他先后发表了十几篇关于筝的论文,它们大都发表在《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乐器》和《联合音乐》(香港)等重要期刊上。

 

  曹正先生为古筝的教学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仅是古筝演奏家,还是一位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1948年,他在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开始教学活动,是我国第一个开设古筝专业课的教师。后来到了东北鲁迅艺术学院(今沈阳音乐学院)教学,并先后到西安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进行讲学。1964年秋天,他被调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在教学过程中,他深深感到古筝教材的匮乏,便着手编辑和撰写了近十二本教材,为古筝教学奠定了基础。五十年来,他培养出数百名教学、表演及科研的专门人才,如周延甲、叶申龙、刘维珊、项斯华、范上娥、邱大成、李萌、林玲、周望等,为发展古筝事业做出了非凡贡献。

 

  虽然曹正先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古筝的教学与研究方面,但他对音乐的其他领域也有许多探索和研究。如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扬,曹正先生提倡 “创造东西并不断地发展它,人们必须研究传统。如果遗产破坏了,艺术也就不再能生存。”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深入地钻研《周易》与民间音乐的联系,写出了很有价值的文章《〈周易〉和中国音乐的若干问题》(《中国音乐》1984年第3期),文中详细的阐述了《周易》中数字“九”在音乐中的意义,并用这种方法细致的剖析了“老六板”和 “八板”的关系。

 

  同时,曹正先生在乐谱研究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曾写过多篇关于乐谱的文章,相继发表在 《音乐研究》、《中国音乐》、《联合音乐》(香港)等刊物上。如《关于二四谱和二四谱与工尺谱关系的探讨》(《音乐研究》1980年第4期)一文。首先,他从二四谱的记谱法和历史源流的探讨两个方面论证了二四谱是以古筝这件乐器为依据的记谱法。其次,通过大量的乐谱分析对照,他详细的阐述了二四谱向工尺谱过渡的历史流程。在当时引起了潮州地区一些熟悉二四谱的人的重视,并逐渐开展了有关这方面的学术研究。由此可见,曹正先生学识之渊博,态度之严谨。

 

  “我热爱中国的民族音乐,对之寄以深厚的感情。我坚信文化上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发展,因此我愿长年不懈地坚持宣传民族文化。”曹正先生为了这个愿望不辞辛苦地频频外出讲学、演出、发起和主持多种学术活动,来普及与推广古筝艺术。他用一生的精力为古筝——这昔日的民间乐器在专业乐坛上争得了应有的地位。而且,他用努力与心血换来了古筝艺术在中国乐坛上的空前繁荣。

 

  斯人远去,风范长存。虽然曹正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给后人所传递的精神和作为一代宗师为后人所留下的永久宝贵的财富,将激励我们为民族音乐的不断发展和繁荣作出不懈的努力。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 
上一篇深切怀念中国古筝大师赵玉斋先生.. 下一篇浙江筝派代表人物王巽之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古筝课程

手机打开微信扫描 古筝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