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筝人非常强调弹奏的放松,事实上他们的弹奏也的确非常放松。放松能让弹奏轻松持久,动作协调敏捷,音色优美动听。
所以凡教筝的,都在教学中时刻对学生强调放松。做学生的,在练习中每每感觉到手上的紧张,都会心生忧戚:我是不是出偏了?为什么练起来肩酸臂痛,那么累人?要回答这种疑问,就涉及到对“放松”的理解。什么是“放松”?它是紧张的对立面。如果撇开心理方面的紧张与放松不谈,从生理本质上来说,放松与紧张,都是指人的肌肉的状态,说起来非常简单:你的肌肉用力了,就存在了紧张的成分;如果你的肌肉未使用一点力气,那就是放松。
但仅从上述生理本质意义的层面上去理解弹奏中的放松,仍有不妥的地方。因为,只要一个人坐于琴前并伸出你的双手开始预备弹奏,就已经有部分肌肉在用力了,否则你的双手不可能举起并且悬空于琴弦之上。所以,如果把“放松”理解为“一点力也没有使用”,就会让人得出“弹奏根本不可能存在放松状态”的不合常情的结论。其实,即使有部分肌肉用力了,也仍然可以说得上是“放松”的。那么,为什么用力了还可以称为放松呢?因为,虽然你用力举起了双手,但你举手用的力不多,你用这点力对你的力量储备来说,只不过九牛一毛。所以,这时候所讲的放松,其实与“轻松”的含义相同。换句话来说,只要不感觉费力,感觉“很轻松”,你还是处于“放松”的状态。因感觉弹奏不费力的“放松”,还不见得就一定是最理想的放松。放松的另一个要求,是应该用力的时候和应该用力的地方用力,不该用力的时候和不该用力的地方,不要用力,该用大力时用大力,该用小力时只用小力。换句话来说,叫“把力用到刀刃上”,不浪费丝毫的力量。该手指出力,就不要让你的脖子出力。
在弹奏中,为了充分表现音乐情感,很多时候需要较大的力度和耐力。具有高难技巧以及情绪激烈的曲目,纵是专业筝人,一两曲下来,有时候也免不了大汗淋漓。这时候还能说他们的演奏“放松”吗?我觉得基本上还能称得上“放松”。因为他们的弹奏,技法熟练,轻重有度,乐曲表现得十分有把握性,仍然在其驾驭的能力范围里,虽然弹完感觉“有点累”,但再接着弹两三首,仍然有能力坚持下来,远没到只弹两三曲就已经“精疲力竭”的地步。
所以,我认为,弹奏的放松(这里不指心理层面的放松)是一种肌肉感觉,是在弹奏中肌肉用力得当有度、感觉不费力或者不大累人的那种感觉。这种感觉,具有相对性,即与特定的人相联系,与这个人的弹奏能力的强弱相对应,又与你弹奏的指法或者乐曲的难度相对应。同样一段长摇,对专业筝人来说,都可轻松摇下来;对刚学摇指的人来说,则一定是相当困难的了,还哪来“放松”可言?
所以,初学者的“放松”与高手的“放松”,是不一样的,是两重不同的天地或者境界。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强度和耐力训练中,紧张难以避免。很多时候,各种技法的练习必须经过放松→紧张→放松的这样一个过程。比如,练大指劈,开始时可体会一下放松地轻劈的动作肌肉感觉,然后,得绷紧拇指下死力去劈,一下下地劈,将指力腕力练出来,当然要防止劳累过度肌肉劳损。练了几个月下来,指力腕力强了,你就终于能体会到另一种境界的“放松”或者“轻松”。但此时的放松,与当初轻轻试劈体会动作肌肉感觉的那种放松,早已发生了质的变化!